Skip to content
Thumbnail with five cubes representing multi-media on a keyboard

【內容行銷】3大方法縮減50%構思教學內容的時間

Table of Contents

教學內容的重要性

談及縮減內容製作時間的方法前,筆者想花一點時間解釋一下為何這篇文章會集中討論教學類型的內容,而不是其他類別的內容。

教學內容的重要性

近年教學類型的內容逐漸成為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的主軸之一。相比起其他類型的內容(例如娛樂性質的內容),不同的品牌在製作線上內容的時候,都漸漸投放更多的資源於教學類型的內容上。

以高露潔(Colgate)為例,高露潔的官方網誌上,經常會發布有關口腔護理的內容來教育自己的觀眾。

Screenshot of Colgate's official blog

接下來筆者將解釋一下,為何教學類型的內容從Marketing的角度出發十分有效。

建立信任/權威

教學內容在眾多內容題材的種類當中,是建立品牌權威/互信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相比起其他類型的內容(e.g. 搞笑類型的Meme圖),如果教學類型的內容做得好的話,觀眾潛意識會有“欠了你(品牌)一個人情”的感覺。因此,如果觀眾正處於剛剛接觸品牌的階段,教學類型的內容對於建立互信是極有效的工具。

至於建立權威方面則不用多說。如果你的品牌能夠持續推出高質素的教學內容,無論是行內/行外人士,都會漸漸認同品牌產品/服務的質素。

增加流量

從增加流量的角度出發,教學類型的內容一般比較容易被觀眾Share予他們的朋友。例如與個案分析(Case Study)類型的內容比較,觀眾會比較願意分享教學類的內容來幫助自己的朋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另外,如果權威的網站/社交媒體專頁引用了自家內容的話,對於增加流量會有很大的幫助。而教學類型的內容被引用的機會,通常都會比其他類型的內容(e.g.娛樂性質的內容)大。

製作教學內容的困難

雖然教學類型的內容有很多好處,但其實製作這類內容亦相對比較困難。

第一,某些行業本身就缺乏教學題材。例如一件售賣裝飾品的零售店,其實比較難製作與產品有關,卻又能幫助觀眾解決問題的題材。

第二,製作內容的時候我們要顧及觀眾的認知水平。即使你的題材可以解決觀眾遇到的問題,如果題材本身需要很深入的知識才能看懂的話,對普遍觀眾都是毫無意義的(除非你的生意集中服務一小撮對某方面知識極為深入的市場人士)。

因此,製作教學類型的內容需要花較多時間來Brainstorm內容題材。筆者在IG上發放了超過80篇教學類型的內容後,總結了3個幫我大幅縮短內容構思時間的方法:

方法1:研究你的對手

除非你的產品/服務十分冷門,否則你總會遇到有製作線上內容的競爭對手。

雖然對手的內容絕對會分薄了自家內容的流量,但他們製作的內容其實間接幫你測試了市場對不同內容題材的需求。

因此,筆者建議多花一點時間來研究對手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教學內容,來嘗試找出觀眾對不同教學題材的反應。然後基於對手受歡迎的內容,找出可以繼續改善的空間來製作新的內容。

以筆者自己的Facebook/IG內容為例,你會留意到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推出有關Adobe CC的內容(e.g. Photoshop教學/Illustrator教學)。這是因為筆者在研究外國一些Digital Marketing的教學專頁時發現,很多觀眾都渴求一些簡短而且與Adobe CC有關的內容,而筆者看見這個情況後,就大力發掘一些與Adobe CC有關,卻未被談及的內容作為教學題材。

Screenshot of an Instagram post describing Photoshop tips
曾經啟發筆者內容題材的Instagram貼文之一

方法2:六何法

六何法是另一個簡單卻能有效構思教學內容題材的方法。以下是六個對應六何法的教學內容題材例子(假設了自家品牌主要售賣野外用品):

  1. Who:3個值得關注的野外生存網誌
  2. Why:為何登山時要做好高度適應
  3. What:遠足露營物品清單
  4. When:行程規劃-富士山的登山季節
  5. Where:5個適合新手挑戰的登山路線(香港版)
  6. How:如何預防登山時受傷?5個新手要留意的地方

使用六何法的最大好處,就是讓自己腦閉塞的時候,會懂得後退一步,重新用新的角度Brainstorm題材。

例如當你的思緒不斷圍繞Why(為何)類型的題材,卻想不到可行題材時,利用六何法這個簡單的框架,你便可以轉換角度至其他方向,來增加構思到可行題材的機會。

方法3:與觀眾互動

有時與其花時間自己構思內容,直接解答一些觀眾提出的問題反而成效會更好。

其實收集觀眾的問題並不困難。以IG為例,簡單一個在IG Story中的Polling,Q&A 環節,甚至觀眾的私訊,都能夠反映觀眾遇到的問題。

筆者平常都會不斷受到來自觀眾的私訊,當中其實有不少觀眾提出的問題都非常適合作為教學內容的題材,例如以下三則內容都是基於觀眾提出的問題來製作:

Screenshot of Sparka Digital's Instagram post about Instagram posting time
Screenshot of Sparka Digital's Instagram post about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Screenshot of Sparka Digital's Instagram post about freelancer contracts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方法需要你平常保持與觀眾互動的習慣。如果你一直都沒有回覆所有觀眾的留言/私訊的話,其實觀眾很自然地就會厭倦與你的專頁/網誌互動,久而久之,當你向觀眾收集意見的時候,反應就會相對較差。

因此如果你沒有與觀眾積極互動的習慣,筆者會建議你從今天開始積極一點回應觀眾的留言/私訊。

Sparka Digital是位於香港的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提供廣告製作,廣告投放,社交媒體營銷,及網頁開發服務。如果你希望提升產品/服務銷量,或者遇到Digital Marketing的問題,歡迎找我們來聊聊!

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