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隨著Digital Marketing的門檻越來越低(例如Google大力推廣不用怎樣Setup便可以開始下廣告的Smart Campaign),越來越多的中小企都願意抱著開放的態度來看待Digital Marketing。
可是,筆者認為不少中小企對Digital Marketing最大的誤解之一,就是他們會認為Digital Marketing與平面設計是可以分開來處理的。簡單而言,他們都會認為平面設計不外乎就是令到東西“更加好看“而已,並沒有太大的商業價值。
要杜絕這種錯誤的觀念,我們可以先看看營銷漏斗的原理。

營銷漏斗(Marketing Funnel)與設計
我們在進行Digital Marketing的工作時,可以利用營銷漏斗的概念來分析整個營銷Campaign。
以這個簡單的例子為例,我們可以直接以Facebook的廣告把流量從Facebook帶到登陸網頁(Landing Page)上,然後推廣一場講座,吸引到訪網頁的人購買門票。
由於每個步驟的流量都會比上一個步驟少,因此整個營銷的Campaign會呈漏斗的形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稱它作Funnel,即漏斗)。
設計的角色
繼續剛才的例子,我們可以假設一些數據來模擬這個Campaign。
假設廣告的點擊率為2%,而登陸網頁的轉化率為1.5%。亦即每100觀看廣告的次數,就會有2個人進入網頁,而每100人進入網頁,就會有1.5個人購買門票。
另外我們假設10,000次曝光的成本是200元,而門票每張的利潤有100元。
那麼總結來說,我們花200元,就會有10,000次廣告曝光,就會為網頁帶來200人,並售出3張門票,得到300元的門票利潤,扣除廣告成本後賺100元。

現在我們繼續模擬,利用設計改善這個Campaign後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如果我們重新設計廣告,令到廣告更吸引觀眾注意,便可以提升廣告的點擊率。此處我們假設點擊率經過重新設計後由2%提升到2.5%。
然後登陸網頁經過重新設計後,用戶體驗變得更流暢,增加了到訪者對講座的信心。此處我們假設轉化率經過重新設計後由1.5%提升到1.8%。
整體而言,在設計上改善Campaign後,我們花200元,就會有10,000次廣告曝光,就會為網頁帶來250人,並售出4.5張門票,得到450元的門票利潤,扣除廣告成本後賺250元。

從這個模擬的例子中,你可以看見,只要我們在營銷漏斗的不同步驟,透過設計來提升用戶體驗,減低每個步驟流量上的損耗,便可以把扣除廣告成本後的利潤大幅提升150%。
現實中的Campaign雖然會比剛才的例子複雜許多,但原理其實亦一樣。透過設計來改善用戶體驗後,往往可以為企業在同樣的廣告預算下,帶來更多的利潤。
因此平面設計絕對不只是令到東西變得“更漂亮“的概念,它是實實在在為企業帶來更多收入的工具。這亦是筆者為什麼在製作內容時,堅持把平面設計的概念融入營銷教學中的原因。
A/B Test的驗證
設計的對象永遠是你的用家。因此與其自己亂猜什麼設計上的修改適合自己的觀眾,倒不如直接利用A/B Test來把流量分開,然後用數據驗證觀眾喜歡哪一個版本的設計。
如果你想詳細了解A/B Test要注意的事項,可以觀看這篇文章。
Sparka Digital是位於香港的Digital Marketing Agency,我們努力透過數碼營銷為中小企帶來實際回報。如果你希望提升產品/服務銷量,或者遇到Digital Marketing的問題,歡迎找我們來聊聊!希望自學Digital Marketing技巧的話,亦可觀看我們的課程。